FAQ 常见问题
❓1. 为什么本地多卡流量还要充值聚合流量费?
简答:
本地手机卡流量由运营商计费;聚合云端流量由蚂蚁云平台计费,两者分别产生。
详细解释:
- 设备多卡连接运营商基站,消耗本地卡流量。
- 同时,这些流量经过云端“聚合服务器”汇聚、纠错、加密、转发到互联网,需要占用云带宽与服务器资源,因此在后台要充值“聚合流量费”。
❓2. 年费包含什么?为什么要单独缴纳?
简答:
年费是为了给你提供一台 独享 IP + 独享 带宽 的云聚合服务器,不和其他用户共用。
详细解释:
- 首先是稳定性保障:用独立 IP,避免其他用户干扰。
- 带宽独享:流量随时可用,低延迟稳定。
- 因此年费覆盖云端服务器运维、系统升级与全年服务支持,是平台资源占用的成本。
❓3. 本地手机卡流量与聚合云端流量怎么计算?计费机构是谁?
简答:
类型 | 计量方式 | 付费对象 |
---|---|---|
本地卡流量 | 每张卡各自消耗数据量 | 对应运营商 |
聚合云端流量 | 云端进出总量,含协议开销、FEC 冗余等 | 蚂蚁聚合平台 |
详细解释:
- 如你本地同时跑满 3 张卡,每张 50 MB,总共消耗 150 MB 卡内流量。
- 但云端聚合服务器记录的为汇聚、重组并加入冗余、加密处理后的总流量,可能达到 200–300 MB,云平台按实际计费。
❓4. 为什么聚合流量会是本地的 1.5–2.5 倍?
简答:
因为云端会加入 FEC 冗余(纠错码)、协议头、重传等开销,所以总量比本地原始数据多。
详细解释:
- FEC(前向纠错)在链路不稳定、丢包率较高时非常必要,它会主动加冗余码修复丢包。
- 若冗余比例为 50%,100MB 本地数据上传云端后,云端实际传输 150MB。
- 丢包更严重时可能加到 150% 冗余,总传量变成 250MB。
- 协议头、加密、重传检查等也会增加额外流量。
❓5. 技术架构示意:为何本地网络与云端都不能少?
简答:
本地 SIM 卡是设备周围现场环境运营商提供网络通道,云端聚合服务器提供带宽汇聚、FEC、加速处理转发给互联网,两者缺一不可。
架构图 (简化文字版):
[本地用网设备C]
├─SIM 卡 1 → Path A
├─SIM 卡 2 → Path B
├─SIM 卡 3 → Path C
└→ A蚂蚁聚合路由器本地设备 将数据拆分打包并发到蚂蚁聚合云服务B
→ B蚂蚁聚合云端聚合服务器 (独享 IP/带宽)
├─接收多个来自A蚂蚁聚合路由器本地设备发送的拆包数据子连接
├─执行 FEC 冗余、重组、协议处理
└─将完整数据流传给目标互联网网络D
详细解释:
- 本地多卡并行提高下行带宽,但各自与运营商链路是物理存在。
- 云端服务器将这些路径汇聚、重组、纠错,以生成稳定的完整数据流。
- 本地和云端分别承担链路提供与数据处理职责,所以都必需,也都独立收费。
想象你要寄一份大包裹:
本地部分是你出门送快递 —— 你买邮费;
云端则是进入配送中心,它为你重新包装、贴保险、检查并送到全国各地 —— 这是额外人工+运费。
每一环节需付费,但只是同一个包裹的不同环节产生的成本。
本地SIM卡流量:用于连接运营商网络,是你与运营商之间的计费。
云端聚合流量:服务器进行汇聚、FEC、转发后的“真实带宽使用”,属于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。
年费 + 独享资源:确保你的云聚合服务器具备 独立 IP 和 独享带宽,避免资源共享导致的抖动、干扰。
为何两项都要付费:本地和云端各自创造价值,需要对应付出资源成本,用户使用则自然对应计费。